“SOD精品蘋果的生產技術重點是要推廣十項關鍵及實施方法。首先要購買SOD酶產品,在生長期進行噴施,第一次在坐果15天至20天每畝噴施80克,第二次在5月份套袋前每畝噴施60克……”2月14日,陜州區菜園鄉南縣村的50多名果農認真聆聽著原陜州區農廣校高級農藝師王元朝為他們講授精品蘋果生產技術。近段時間,陜州區農民學習科學知識、應用科學技術、注重科技投入現象蔚然成風,讓這些科技“紅娘”每天在田野鄉間為“愛”奔忙。 “這是我們村組織的第二期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這期共8天,主要授課內容有病蟲害防治、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盛果期和盛果后期果樹修剪及蘋果保鮮技術等。”南縣村駐村第一書記李佩芳說。 西張村鎮石原村劉立功種植了10畝蘋果樹,聽完專家講課后,把3畝老果樹進行改造,實施密集化栽植。3年后進入盛果期,當年收入5萬元。果樹改造后,省工省力,產量也高,引得其他果農紛紛效仿。 西張村鎮窯頭村青年曹建兵,創辦了河南龍陜山果貢天下農業公司后,積極引領本村和周邊村果農大力發展蘋果產業。今年2月13日至15日,他先后奔波于新鄉輝縣和商丘夏邑、民權等地,進行觀摩學習。“通過參加這次鄭州大學鄉村振興頭雁人才培訓,我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首先提高蘋果品質,幫助社員把優質果推向高端市場,提高產值、增加收入。其次做好一、二、三產業鏈延伸,力爭5年至8年完成全鎮果農種植的5萬畝蘋果統一化、規;、品牌化 。”曹建兵信心滿滿。 不負春季好時光,推廣科技服務忙。2022年,陜州區開展“千名干部進農村”活動,該區園藝中心累計下鄉30次,培訓果農2000余人次;2022年4月,自“黨員干部送課到基層”活動開展以來,送課8次,累計培訓果農300余人次;自“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活動開展以來,累計培訓果農200余人次。 觀音堂鎮陳營村菜農王衛林,2022年冬季種植了大棚西葫蘆,因底肥不足,導致后期菜苗肥力不夠,長出來的西葫蘆末端尖細,影響銷售,賣不出去。王衛林就下狠心拔掉大棚里的菜苗,從鄰村養牛場拉回20噸牛糞,進行重新種植,并聘請一名技術員坐鎮指導。該村近期斥資9萬元,對以前建的20個蔬菜大棚進行提質改造,進而來提升蔬菜質量,更好地保障群眾種植的蔬菜早上市、早見效。 2022年3月,河南鑫海綠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觀音堂鎮段巖村建立基地,試驗推廣小麥“超越一號”,同時還種植羊肚菌、靈芝等特色作物,引領群眾發展產業,積極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2008年一直種植中藥材的觀音堂鎮君王村,積極引導群眾大力發展煙薯25、哈密、淀粉薯、商薯19、晉薯26等優良商品薯400余畝,狠抓脫毒苗購置、合理施肥和大壟雙行栽植等關鍵技術環節,畝產量達到7000斤,收入在6000元至7000元。 “我們從起壟、蓋膜、滴管、施肥、地下害蟲防治,都是專用機械一次性完成,省工、省力。我們村61歲的馬金章,一個人去年種了40畝紅薯,不慌不忙。”觀音堂鎮君王村黨支部書記張小五說。 “我們種這6000畝紅高粱,一是特別注重精選品種,用原種投資14萬元。二是精耕細作,全部是機械化操作,斥資150萬元購置配套清糧烘干機等機械。三是購買化肥2800噸投資108萬元。干啥都要講科學,科技投資不能少。”三門峽市黔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陶建民說。 近年來,陜州區高度重視科技興農,把具備一定規模和帶動性的農業園區和基地積極引導申報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和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全區有國家級星創天地2家、省級星創天地2家、市級星創天地6家、市級科技園區2家、市級科技示范基地16家。其中,2022年新申報市級科技創新示范基地1家、市級科技攻關項目1家、市級星創天地1家。同時,也就地培養了一大批實用鄉土科技人才。 (肖偉 昝運峽) |
陜州區:科技“紅娘”為“愛”奔忙
來源: 發布日期:2023-02-24 打印
